中国钧瓷历史悠久,窑口林立,品类繁多,唯钧瓷跻身于宋代五大名瓷之首,与
其铜红釉的烧制成功和窑变机理,以及烧成窑变釉色有密切关系。铜红釉的合理运
用,窑变的釉色玄妙,色彩缤纷,艳丽绝伦,釉色莹润,釉具五色,以及造型端
庄,胎质细腻,叩声如磐,圆润悦耳等特点,为其他窑口所不及,其技艺精湛为诸
窑之冠。特别是钧瓷铜红釉的首创成功,为我国古代陶瓷烧制技术开辟了广阔的前
景,为后来各种彩绘艺术瓷的出现,开创了技术先河。
钧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,集中表现在釉色与造型、窑变机理、美学与工艺等方
面。
宋代钧瓷系多次施釉,其釉层结构对各种光波有选择性吸收与反射,使釉层含
蕴晶莹,光彩四射,犹如宝石,优美动人。釉层里的气泡对光线有搅动作用,从而
使釉色变幻莫测。可谓青如蓝天,白如美玉,红似海棠,紫如玫瑰,光润如玛瑙,
凝重深沉,含蓄耐看,韵味无穷。
钧瓷的造型,主要以手拉坯捏塑成型,除了注重圆、扁、方、长、曲、直、缩、张,刚柔相间,格局合理,虚实得当等特点之外,特别注重做到古朴典雅,美观大方,浑厚庄重,装饰简练,线条明朗,棱角突出,起伏恰当,以增强钧瓷形体美的艺术效果。
钧瓷的窑变现象,更是巧夺天工,变幻莫测,意蕴无穷。其釉面结构多变,有的色带呈光芒放射状,有的横向或斜向浸漫,如同云雾缭绕峰峦;而纵向流淌,又如瀑布直泻而下,气势雄浑。有的作品或像江湖万里,或泛舟远航,或深山小溪,或月夜风景,或寒鸦归林;更有的如彩虹闪现,烟花怒放,飘逸虚幻,颇具神韵;还有的如晨日出海、夕阳回归等生动活泼的自然景观。这些窑变自然景象,色彩艺术之美,可谓钧瓷艺术的一绝。它把瓷器特有的形体美、釉色美自然地融为一体,集中地体现了钧瓷淳朴而高雅的艺术效果,在瓷器的不断创新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。
中国陶瓷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、高品位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,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,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化,它不仅集科学技术、工艺美术于一体,而且还反映社会政治、经济、文化背景,可谓意境深邃。钧瓷烧制于唐,盛烧于宋,复烧于金元,延至清而盛烧不衰,直至今日仍延续烧制,历经千年之久,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,历来为世人所青睐。尤其在北宋晚期,钧瓷备受皇室宠爱和文人雅士们的赞赏,有兴者为其咏诗作词,赞美其釉色天成之美妙,而国君宋徽宗将其据为己有,垄断为官窑,专为宫廷烧制御用品,同时禁止民间生产和流传。因此,精品在民间流传甚少。
钧瓷诞生在河南省许昌市所辖禹州市境内。禹州人民为弘扬钧瓷文化,不断挖掘传统工艺,又不断地有所创新,产品的烧制也非常成功,其产品陈列于人民大会堂,被选为国家礼品,出口欧亚各国,其声誉与日俱增,广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。
古人云“纵有家财万管,不如钧瓷一件”、“黄金有价钧无价”,足见钧瓷之稀有
和珍贵,因此收藏也是一种乐趣,可以陶冶情操,提高文化修养,也是美学艺术修
养的一种升华。“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”愿具有天地灵性的钧瓷珍
品,能入您的雅堂,给予您无限的艺术享受。